懒人周末 上茶山 皖西饮茶习俗

皖西饮茶习俗

旧时皖西城镇居民有品茶习惯,则多去茶馆喝茶。早晨宁可不吃东西,也要喝茶。清早起来便上茶馆,品茗谈天,消磨时光。人们把它与…

旧时皖西城镇居民有品茶习惯,则多去茶馆喝茶。早晨宁可不吃东西,也要喝茶。清早起来便上茶馆,品茗谈天,消磨时光。人们把它与晚上洗澡联系起来,有“早上皮包水(喝茶),晚上水包皮(洗澡)”的说法。旧时皖西县城集镇茶馆极为兴盛,即使三、五户之小村,亦必有一小茶馆,农闲季节,座客常满。皖西城镇的茶馆、茶楼,人不分贵贱,茶不分优劣,器不分粗细,从清早至下午三四点钟,皆是人流不断。皖西人认为茶馆是个相对平等的去处,发财的人去那里泡一壶茶,吹几句大话;背运的人去那里喝一口茶,出出心中的晦气。

人们习惯于在茶馆里交友、会客、议事、交易,商贾们于饮茶之间,洽谈生意。乡下农人在赶集买卖后,也总爱到茶馆泡一壶香茶,所谓“清茶一杯,精神百倍”,借以歇息提神解乏。茶馆因此成了人们社交之重要的场所。茶馆中有时还起着调解邻里纠纷之事,谈天说地,别有一番情趣。

旧时六安是不足二万人的小城,就有茶馆三十多家,对内卖茶,对外卖开水,同时备有各色佐茶点心,如蒸炸、汤面饺、糕点、瓜子花生等。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期,上茶馆品茶之饮茶习俗逐渐消失,茶馆也逐渐绝迹。直至上世纪末,随港台商人的进入,六安人上茶馆品茶的习俗又已恢复。六安城区开设有许多新茶馆,诸如“品茗轩”、“一壶春”、“避风塘”等茶馆,都装饰考究,有的还有茶道表演和古乐器演奏,极具高雅之趣,然非一般平民所能天天光顾的。

旧时农村或山区主要通道,三、五、十里的独店,都设有茶棚或茶亭,供过往行人歇脚饮茶解乏。但一般都是价格较为低廉的黄大茶或茶末。

俗语云:“客来不敬茶,山里无鲜花”。皖西境内素有“客来先敬茶”之习尚。旧时皖西人家每有贵客临门,都要办“茶点”。主人家要在桌上摆放集市上买回的糖果、糕点、瓜子、花生等,沏上好茶,请好友乡邻作陪,边饮边吃,话叙家常。宴请客人时务求茶好、水好、茶具好,以博取客人之赞誉。茶好,一般要求火色好、清香、味浓,以名茶敬客最为荣耀,成为主人的口风。沏茶之水,以山泉水为上,江、河水次之,井水最次;煎茶之火要用活火,即用栗炭火烧至三沸。旧时六安龙穴山天池是天下名泉,十数里内乡民,皆取此水售卖煮茶。茶具崇尚江西景德镇、江苏宜兴所出产的细瓷细陶,一般为上有盖、下有托的三部件组合式茶盅。煮茶水之用具则崇尚陶制或锡制的壶罐。送茶敬客时,主人要态度和蔼,语言亲切,双手将茶杯送到客人手中或置于桌上。

皖西地区以茶代礼的风俗极为普遍。过春节时,常以“元宝茶”敬客。所谓“元宝茶”,就是在茶杯内放两枚“青果”(橄榄果)或“金桔”,以示新年吉祥如意。“谷雨”那天,皖西茶乡的村民,都要互敬新茶一杯,这是一年采茶开始,含有竞赛意味。旧时小孩去私塾蒙馆,要请私塾先生吃“启蒙茶”。年轻人当学徒,要请师傅喝“拜师茶”、吃拜师酒。农忙季节,雇工栽插和收割,傍晚时还要请吃一餐晚茶。村民之间发生矛盾,解决纠纷时饮茶,称为“吃讲茶”。

皖西茶乡旧时男女订婚以茶为礼,女方接受男方聘礼,称为“下茶”或“茶定”,也称“受茶”或“吃茶”。清赵学敏《本草纲目拾遗》引《经验广集》说:六安茶与山楂、陈皮等配置“太上五神茶”,可治“伤风咳嗽,发热头痛,伤食吐泻”诸症。因此,皖西人十分注重饮茶技艺,将日常生活中的饮茶经验,概括为《饮茶诀》一首,曰:“姜茶能治痢,糖茶能和胃。菊茶可明目,烫茶伤五内。饭后茶消食,酒后茶解醉。午茶长精神,晚茶难入睡。空腹饮茶心里慌,隔夜剩茶伤脾胃。过量饮茶人黄瘦,淡茶慢饮包年岁。”在城乡人中广为流传。

题图来自Unsplash,基于CC0协议。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,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。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lanrenzhoumo.com/50921.html

作者: 懒人周末

美好生活B2B订购服务商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