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异名。 宋 陶谷《清异录·晚甘侯》:“ 孙樵 《送茶与焦刑部书》云:‘晚甘侯十五人遣侍斋阁,此徒皆请雷而摘,拜水而和,盖建阳 丹山碧水之乡,月涧云龕之侣,慎勿贱用之。’”
晚甘喉是武夷山岩茶的一种。特点是,入口时并没有甜的感觉反而觉得涩中带苦,入喉等了一小会儿,咂咂嘴果真一种甜甜的味道,但又不同于甜。没有甜那么浓烈,没有甜那么直接,柔和如丝般的感受,满口留香沁人心脾。在武夷山这茶被当地人叫作晚甘喉,是种先苦后甘夏季防暑的岩茶。 武夷山独特绝妙的自然景观,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: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。在全球被列入双重遗产地仅二十二处。武夷山岩茶位列中国十大名茶之一,为武夷山得天独厚的奇山秀水养育、滋润,无论土壤、日照、雨水、气候均相得益彰,品质绝佳,具岩骨花香之早韵,宋时进入京都皇室,元化成为皇室贡品。武夷遗址遍布山中,有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,现代更有独具特色的武夷、茶歌舞表演等,另有国际无我茶会与世界茶道中人共同交流于茶的至高境界。
在我国发展史上,有着十分重要和光辉的一页。武夷茶在南北朝时(公元479年),就以“晚甘喉”(茶名)著称于世。唐代成为士大夫上层贵族的馈赠佳品。宋元两代入贡朝廷,盛极一时。元大德六年(公元1320年),就于九曲溪的四曲溪畔设置御茶园。明代罢造龙团,改蒸青团茶为炒青散茶,随后又改制三红七绿的,即现在所称的岩茶。因而,武夷岩茶始于明代,盛于清代,十七世纪远销西欧,四海蜚声。 曾有人这么评价晚甘喉,“留于齿的是清香,滞于喉的是甘甜”,可谓是对晚甘喉最贴切的赞美。品茶是这般先苦后甜,回味无穷,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,切莫因一时的困难而放弃,坚持到最后,你可以体会到人生意义的晚甘喉。 武夷山当地人将晚甘喉成为“管家婆”,说是具有一定的和药用价值,据当地人介绍,一般的茶叶是饮用后有提升作用而晚甘喉可以安神,能够起到安神之作用;研磨之后用热水服下,还可以治疗小孩子的拉肚子。晚甘喉是一种当地植物的叶子,属于“非茶之茶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