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暑已过,大暑到来;“大”者,“太”也,亦是极致的意思,说明这时暑气已经达到了一年当中的极致。
“大暑”,在《易》中刚好处于“遯”卦,“天下有山,遯;君子以远小人,不恶而严”,劝告大家不要随意发怒,注意与一些不愉快的事与物保持距离,以维持良好的情绪。
进入大暑,亦是进入一年之“中”,7月24日是农历庚辰日,正好是“中伏”的头一天,是中医所谓的“长夏”之时,应对于中医人体的“脾”。湿为“长夏”之主气,而“长夏”的“湿”最易伤及脾阳。
在我国大多数地区,长夏季节高温而多雨,湿病多见于这个季节。长夏与五脏的脾相通应,脾脏的禀性是喜欢比较干燥而厌恶湿邪,一旦脾的功能被湿邪所阻遏,则可能因为脾气不能正常运化、气机不畅导致体内水湿停聚,而出现脘腹胀满、食欲不振、大便溏泄、小便不利、皮肤渗液、水肿、四肢不温等各种症状。
进入大暑,天气炎热,人们喜欢吃生冷食物祛暑,殊不知,气候虽然炎热,但人体的阳气处于外泄的状态,即“盛于外而虚于内”。如果以为夏天只有暑热之邪,而恣食生冷,贪享寒凉,比如过度地饮用凉,就会伤脾胃之气,引起食欲减少、胃痛、腹泻等症状,长此以往,还会损伤脾肾的阳气,导致脾肾阳虚。与此同时,进入夏季,人体的新陈代谢活动旺盛,汗出得较多,毛孔开泄,如果贪凉,如汗出后受风或空调过凉,都更容易损伤人体的阳气。
所以,这个时节,人们要注意养护阳气,凉茶的配伍不要过于苦寒,尤其脾胃功能较弱的人更要慎服。有的地方夏天有喝姜茶的习俗,就起到了养脾阳而除湿的作用。暗合中医“春夏养阳”之理。
中医讲究“天人合一”,燠热的大暑是茉莉、荷花盛开的季节,馨香沁人的茉莉,天气愈热香愈浓郁,给人洁净芬芳的享受。高洁的荷花,不畏烈日骤雨,晨开暮敛。所以平时可以适量地以茉莉花、荷叶、西瓜翠等夏季常有的花草茶泡水代茶,能起到很好的祛暑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