懒人周末 上茶山 产业振兴篇:老树发新芽,助农促增收

产业振兴篇:老树发新芽,助农促增收

广南县种茶历史悠久,距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,是云南省茶产业十强县之一。全县有茶叶面积38.34万亩,涉及16个乡镇1个…

广南县种茶历史悠久,距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,是云南省茶产业十强县之一。全县有茶叶面积38.34万亩,涉及16个乡镇1个国营农场,74个村委会1.3万户5万多人。2022年采摘面积18.2万亩,茶叶产量7500吨,一产6亿元,全产业链总产值9.5亿元,户均收入2.3万元左右,人均5100元左右。坝汪村是广南县底圩姑娘茶的原产地和核心产区,近年来,该村以茶产业为依托,大力推进绿色经济发展,走出了一条“聚焦主导产业、推动融合发展、拓宽增收渠道”的致富路。2023年,整个自然村有茶园1500亩,年产干茶75吨,实现茶叶经济总收入680万元,户均茶叶收入达4.9万元,带动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.58万元。

盘活资源优势,发展特色产业

早在20世纪90年代,坝汪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,通过易地移民安置开展财源建设,开始引进种植茶叶3000余亩。但受到2007年茶叶风波影响,全县茶产业遭受重创,原有企业破产、茶叶荒芜,移民群众收入受困,纷纷外出打工,近半数的茶叶基地无人管理,白白守着一片绿水青山却撑不起群众增收的口袋,201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仅仅9305元。

为破解增收难题,提升土地资源利用价值,县委、县政府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,注入产业帮扶资金350万元,莲城镇坝汪村、老龙村依托自身发展茶叶产业的资源优势,引进文山底圩姑娘茶有限公司作为带动主体,累计投资2330万元,建成茶叶精加工厂房设施2000平方米,完成绿茶、红茶、普洱茶、白茶共4条生产线建设并投入使用。

莲城镇党委副书记李富艳介绍,“坝汪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采取抱团发展的方式,农户通过土地流转、基地务工、销售生产资料、村集体经济收益二次分配等多种形式参与茶叶产业发展。”目前,坝汪村和老龙村通过与文山底圩姑娘茶叶有限公司合作,分别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。

目前,公司年加工干茶450吨,销售收入达到2800万元,利润总额420万元,茶叶产业初见效益。如今再看,坝汪村已是“山垄有意着翡翠,茶乡无处不芳菲”,一派生机盎然的增产丰收图景。

创新合作机制,实现共赢目标

为切实促进产业发展,带动农民增收,真正实现企业、村集体经济和茶农“三赢”的局面,项目采取“公司+村集体+基地+农户”的经营管理模式组织生产,即:由公司投资建设茶叶精加工生产线,制定企业标准,实行统一技术标准、统一收购标准、统一生产标准、统一市场销售的“四统一”模式;村集体负责申报产业扶持项目投入建设生产设备、厂房、产业道路、绿色防控等基础设施,以租赁方式获得固定收入。与企业签订委托代管协议,组织农户对茶园基地进行日常管护及茶叶采摘;群众负责按企业标准管理茶园,以订单模式交付茶叶,获得劳务收入。

土生土长的底圩本地人王永方,从事茶叶种植10多年了,由于不甘心只做简单的初加工产品,便于2020年出资250万元收购原广南县丰汇生态茶叶开发有限公司,随后对原有厂房进行装修改造,对老旧设备进行更新换代,他向农商行贷款190万元用于公司周转。如今通过公司改造标准化红茶,绿茶,白茶,普洱茶压制车间并取得生产许可证,未来这条生产线可以面向全县来料精加工和包装业务。

王永方说:“以前我一直在底圩做茶,做了10多年,在底圩时只是做初加工,后来知道县里面有这样一块有优势的基地,我们于2020年进行购买基地,同时增加了设备,产品现在已经可以出品了。”

在文山底圩姑娘茶叶有限公司的茶叶种植基地里,经常能看到公司党支部书记王永方带队到茶山上,面对面地实地指导茶农管理茶树,经过支部党员的不懈努力,不仅改变了当地茶农茶叶种植的管理方式,由粗放式管理变为精细化管理,更是大大提高了茶叶的品质和产茶效率。项目实施以后,每年村集体实现增收17.5万元;茶农92户(脱贫户4户、监测户2户),户均增收4.9万元;基地长期务工人员200人,增收57.6万元。

谈起如今的变化,村民刘大姐笑得合不拢嘴。“以前我们都外出打工,又不能照看家里,一年到头来也攒不了多少钱,现在真的太好了,家门口栽了那么多茶叶,我们又可以到基地打工,比以前好太多了。”

提高科技水平,打响生态名片

牢牢守住绿色安全的底线,按照“集中连片、合理规划、规模发展”的原则,综合采取科学合理种树、留草、疏水、筑路、培土等措施,推进生态茶园建设。一是改善茶园基础条件。积极新建、扩建、改建茶区道路5公里、配套太阳能杀虫灯20盏、灌溉设施15座,建成高优生态茶园700亩。二是提升茶园生态化管护水平。对茶园开展合理化检测,规范除草、灌溉、施肥、采摘、修剪等田间生产管理过程,大力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、农机农艺融合、生物绿色防控等绿色实用技术,保护茶园的生态平衡,累计开展技术培训8期280人次,开展绿色防控200亩,投入有机肥120吨,大力提高了茶叶品质。三是大力推进茶树品种改良。以底圩茶无性系茶树良种母本园为依托,加大种质资源保护和选育,通过低产低效茶园换种改植,全覆盖推广优质型无性系良种,保证茶园茶树良种优品,底圩茶于2015年10月获得《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》证书。通过科技推广,坝汪村茶叶亩产量提高250公斤,亩产值提升3000元。

“我们以打造茶叶种植、精深加工和经营销售全产业链为主线,大力实施品牌培育工程,不断提升茶叶市场综合竞争力。”王永方介绍,公司主要产品有底圩姑娘茶(竹筒茶)、白毫王、银螺、白牡丹、姑娘红茶等十多种产品,主要销往上海、昆明、广西、福建等地。

提升产品质量,助力提质增效

聚焦产品品质和市场口碑,全面推行茶叶现代化加工,推动传统制茶工艺与现代手段有机融合。一是全面规范提升茶叶初制环节。制定《底圩姑娘茶加工技术规程》,把好鲜叶原料质量安全的准入关,规范茶叶初制环境卫生、加工工艺、操作规程、质量检测、采收管理、购销行为等,制定产地初制产品标识,复标销售。二是完善机械工艺水平。在保留原始绿茶制作工艺上还增加了普洱生熟茶、白茶、红茶等工艺,不仅大大提高了制茶效率,还保证了茶叶品质稳定。三是做强优势品牌。引导企业对茶产品进行深度开发,不断适应消费新需求,目前公司生产的底圩姑娘茶(竹筒茶)、白毫王、银螺、白牡丹、姑娘红茶等十多种产品,主要销往北京、上海、昆明、广西、福建、山东、甘肃等地,产品供不应求,市场前景可观,实现鲜叶价格同比其他茶区高出8元,产品价格同比高出30元以上。

莲城镇党委副书记李富艳介绍,“为进一步延伸茶产业链,我们充分发挥莲城镇坝汪村资源优势,通过打造底圩姑娘茶那秧庄园,建成民宿1600平方,配套设施2300平方,开发‘茶旅+民宿’‘茶旅+康养’‘茶旅+研学’等茶旅融合新业态,满足游客们在庄园中体验采茶、制茶、品茶、垂钓、游泳及住宿的需求,让游客玩在茶山、吃在茶庄、住在茶园。利用茶园生态旅游资源和景观,促进村民在游客‘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购、娱’等消费活动中获得更多收益。”据了解,2019年以来,累计接待游客约6万人,实现综合收入80万元。

根据坝汪村特色,融合构建具有特色的生态茶园小镇,打造独具特色的广南茶产业,并且让更多的人“走进来”,培育从事茶业生产加工现代企业,探索茶企不可替代文化,打造特供茶,提升产品价值,调整产品定位结构,把人才培养作为广南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,以科普知识提升文化素质,提升加工人员专业素质,提升生产管理体系制度,培养专业性后备人才,让茶产业真正成为茶叶复兴的永恒产业;树立地方公共品牌意识,综合打造地方特色“姑娘茶”品牌。

如今,走进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莲城镇坝汪村的茶山,一垄一垄茶树铺满整个山坡,放眼看去满目新绿、青翠欲滴。一阵清风吹过,茶香袅袅、氤氲缭绕。

题图来自Unsplash,基于CC0协议。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,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。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lanrenzhoumo.com/67941.html

作者: 懒人周末

美好生活B2B订购服务商
返回顶部